新闻动态   News
最新资讯   New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PM2.5的常规知识

2014-07-22 16:15:17      点击:8207

一、PM2.5是何物?

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PM2.5来源的很多,地表扬起的尘土,源自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浪花等自然过程产生;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煤炭燃烧;生活中的二手烟,焚香及燃烧蚊香等都产生PM2.5。

      值得注意的是,在室内正常环境下,室内的PM2.5数值是6微克每立方米,而点燃檀香味的蚊香,数值、升至超过100微克每立方米。如果将蚊香靠近检测仪器,PM2、5数值竟然瞬间超过300微克每立方米,是原数值的50倍!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微粒直径通常在 100 纳米(合0.1微米)左右。

在中国大部分,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2009年,中国的环保部门曾对灰霾天进行了试点监测,结果显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的天数在51至211天;其中天津灰霾天达到51天,深圳为115天,重庆133天,上海134天,苏州169天。

2010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利用卫星测量数据和计算机模拟信息制作的地图展示了2001年至2006年全球平均PM2.5分布情况,地图显示,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都处于细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地区。

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了《空气质量准则》[8],其中包括了对颗粒物浓度的限制:

PM10

PM2.5

选择浓度依据

过渡时期目标-1IT-1

70 µg/m³

35 µg/m³

相对于AQG水平而言,在这些水平的长期暴露会增加大约15%的死亡风险。

过渡时期目标-2IT-2

50 µg/m³

25 µg/m³

除了其它健康利益外,与过渡时期目标-1相比,在这个水平的暴露会降低大约6% [2%11%]的死亡风险。

过渡时期目标-3IT-3

30 µg/m³

15 µg/m³

除了其它健康利益外,与过渡时期目标-2相比,在这个水平的暴露会降低大约6% [2%11%]的死亡风险。

空气质量准则值(AQG

20 µg/m³

10 µg/m³

对于PM2.5的长期暴露,这是一个最低水平,在这个水平,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会增加(95%以上可信度)。

中国大陆由于开展相关监测和研究起步较晚,大陆从2012年起在各主要城市开展PM2.5监测的试验工作,并定于20161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时期目标-1”等同的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M10(一级/二级)

PM2.5(一级/二级)

年平均浓度限值

40 / 70 µg/m³

15 / 35 µg/m³

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50 / 150 µg/m³

35 / 75 µg/m³

 


二、PM2.5的危害

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

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在中国大部分,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2009年,中国的环保部门曾对灰霾天进行了试点监测,结果显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的天数在51至211天;其中天津灰霾天达到51天,深圳为115天,重庆133天,上海134天,苏州169天。

        2010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利用卫星测量数据和计算机模拟信息制作的地图展示了2001年至2006年全球平均PM2.5分布情况,地图显示,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都处于细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地区。